屯满物资后穿到农家

第32章 四个土包子进城了

因为只有十来斤蔬菜,陆灼很轻松地就拎着回家了。

等一回到家里,陆庆年就从自己卧室里拖了一个大背篓出来,陆庆年才七岁,个子刚刚和背篓一样高,而那背篓里还装着不少旧棉袄还有一些被子毯子。

“你这小子力气还不小嘛。”苏璇见状,又是心疼又觉得好笑。

这一背篓的东西怎么也得有二十几斤了吧,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连拖带拽地竟然也弄了出来。

陆庆年得意地挺了挺胸脯说,“那是,我可是七岁的男子汉了。”

陆灼看着陆庆年一笑,抬手就把陆庆年扛到了肩膀上坐着,“好小子,这才是老子的种。”说完指着那背篓里的东西说,“我和三个崽子一起把你们的衣服收起来了,明天就直接这样带到城里去。”

用背篓装衣服……苏璇虽然觉得有些尴尬,但是这个年代物资短缺,这样一个农村家庭确实也没有什么行李箱之类的,不过……

“这背篓带着不方便,我正好有一个其他的袋子可以用。”苏璇一边说着,一边小跑到了屋子里。

等到了屋子里后,苏璇从空间里取了一个打工人专用的蛇皮口袋,这蛇皮口袋的触感和尿素的袋子差不多,最开始苏璇没打算搜罗的,但一想着这容量大,也耐磨,可不比名牌包好多了,索性也搜罗了不少,这样看来正好派上了用场。

等苏璇把这个东西拿出去的时候,陆灼肩膀上扛着的陆庆年有些惊喜,“妈妈,你怎么有这么好的袋子啊!之前我看我同桌有一个小一点的用来装书呢!”

苏璇有些无奈,在后世大家都瞧不上的袋子在这个年代竟然是个稀罕物了。

“这个是上次你外婆他们带东西过来时候用的袋子,我觉得挺好的,就让他们留给我们了,这会儿正好派上了用场。”苏璇一边说着一边把背篓里的东西捡了进来。

三个孩子上次光吃赵容带来的红薯了,所以究竟赵容有没有带这样的袋子过来他们也不清楚。

没一会儿功夫,苏璇就把东西都腾过来了,她装好这些东西后又晃了晃这个空背篓说,“家里还有一些肉和菜,米面之类的,就放在这里面好了。”

之前她爸妈还送了不少肉菜过来,如果不带走的话,就太浪费了。

陆灼点了点头,吩咐了几个孩子进去帮忙。

陆圆圆和陆庆余开心地想要跟着苏璇进厨房,不过还没等进去苏璇就拦住了他们,她从兜里摸出来了几根红薯干说,“你们去找爸爸玩,妈妈收拾就好了。”

两个孩子一看到有红薯干哪里还顾得了要进去帮忙,开开心心地拿着红薯干就出去了。

等孩子们一走后,苏璇才进了厨房里。

厨房的灶台上的腌肉,橱柜里新鲜的猪肉,水缸边上的大白菜,大土豆,还有米缸里的小米和面都被苏璇收走了三分之一到空间里,剩下的三分之二苏璇才留到背篓里。

第二天一大早,天刚蒙蒙亮的时候,陆灼就带着苏璇和三个孩子上了回县城的大巴车。

因是早班车的缘故,车上还没有几个人,陆家三个孩子都还没有一米二,所以不用买票,那摇摇晃晃的大巴车车厢虽然干净却有些陈旧。透明车窗因使用年限过久,边上的胶也有些脱落,甚至都关不大紧,这大冷天的车身一抖就会将那车窗抖开一小部分,一阵冷风也跟着刮了进来。

在苏璇的那个年代,这样陈旧的大巴车是早就淘汰了。

但是三个孩子却是异常的兴奋,陆庆余甚至用小手扒拉着车窗,将嘴巴凑到窗户的缝隙上张开,感受着冷风的味道。

苏璇见状一乐,“你这是在吃风吗?会感冒的。”说完一抬手就把陆庆余给捞了回来。

陆庆余一下子被捞到了苏璇的怀里,还有些不乐意地嘟囔着小嘴,“妈妈,大哥和圆圆都还趴在窗户上的呢,怎么只抓我不抓他们啊!”

既然陆庆余都告状了,于是陆灼和苏璇也把那两兄妹给抓了回来。

“冷风吹多了会感冒,不能再扒在窗户上了。”苏璇认真地教育着三个孩子。

陆圆圆听了这话瘪了瘪嘴说,“妈妈,圆圆都没有坐过车车诶……”

“是啊,小余也没有坐过。”陆庆余也嘟囔着说。

苏璇听了这话无奈一笑,她是没有坐过这么陈旧的大巴车,但是对于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们来说,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坐大巴车。但是这大冬天的,就这样吹风也不大合适。

“那妈妈和爸爸可以放开你们,但不能吹冷风,和窗户稍微隔着点距离看外面风风景,行吗?”苏璇认真地交代。

陆圆圆和陆庆余为了能看外面的风景,利落地点头,“好!”

苏璇见孩子们都保证了,就松开了他们。

而等她一松手后,陆庆余和陆圆圆就立刻到了车窗旁边扒着,不过这一次两个孩子没有故意去吹冷风了,只是隔着透明玻璃看着外面的风景。

而陆庆年倒是没有去看风景了,只是好奇地看着开车的驾驶员和在车门口站着数票盒的售票员,他好奇地看着苏璇问,“妈妈,售票员和司机是两口子吗?”

苏璇听了这话一愣,她仔细想了想,他们那个年代的公交车早就是自动售票了,压根就没有售票员这类的人物,不过听说,好像很久很久以前,售票员和司机都是夫妻档来着……

“可能是,也有可能不是,有可能他们只是单纯的同事关系。”苏璇认真地分析着。

陆庆年是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

大约过了两个小时,苏璇看着车窗外的环境从山清水秀的乡村进入了一道城墙,之后的环境豁然开朗,具有年代特色的白墙映入眼帘,那一道道墙上还涂抹有不少具有年代特色的标语。

“少生优生,幸福一生。”

“生男生女都一样。”

“妇女能顶半边天!”

再看大街上,县城里的光景和镇上就是不一样,镇上最多只有几户人家有自行车,但是在县城里,有不少人骑着二八自行车上学,甚至有些人刚从供销社买了东西回家,那一看就是富裕的家庭,自行车上还载了一个比人脑袋还要大的电视机。